□本報記者周斌
  2005年,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畢業的劉明,在法院與律所之間,毅然選擇了法院,成為北京一家基層法院的法官助理。7年後,已身為副庭長的他,離開法院做了一名律師,走得同樣堅決。
  “雖然很懷念在法院的一些美好時光,但離開法院,我一點兒都不後悔。”他說。
  當年,劉明以422分的成績通過國家司法考試。畢業前,他也曾經在律所實習。畢業時,除拿到北京這家基層法院的錄取通知外,幾家律所也向他拋出橄欖枝。
  但他僅為法院所動。在他看來,進法院是個安全的選擇。自己法學科班出身,一直嚮往能有一段做法官經歷,坐在審判臺上“敲槌”,把當法官看作一件很神聖的事情。能夠一直從事審判事業固然很好,即便今後從事其他法律行業,在法院的司法實踐經驗,也是一筆寶貴財富。
  組織雙方當事人調解、協助法官起草判決書……認真幹了3年法官助理,2008年,劉明正式成為一名助理審判員,可以獨立辦案了。獨立辦案後,他曾帶領團隊以全年辦案超千件的業績,成為其所在法院當年辦案最多的法官,並因此立功受獎。
  2009年,劉明成功競聘庭長助理,2010年被任命為副庭長,成為法院一名中層幹部。正當大家認為劉明事業順風順水,前途一片光明之時,他卻提交了辭職報告。法院領導談話輓留無果後,2012年年中,劉明離職。
  回顧自己7年的法院生涯,劉明用一個字來形容——累。那種身心俱疲的累,成為他辭職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 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,因為工作量太大,劉明幾乎每個星期都有兩三天住在法院,加班到晚上八九點是家常便飯。由於每個月都要對法官結案率、調解率、一審服判息訴率等指標進行考核,並最終與其評級晉升和績效考核掛鉤,導致很多法官“壓力山大”,精神持續緊繃。
  如果說工作量大還能接受,那麼工作內容則讓劉明有些無法適應。除審判業務之外,還有大量的諸如政工等“機關類”工作,占據他大量時間。劉明說,自己的性格並不適合在機關工作,當初選擇進法院也一心想做一名純粹的法官。但大量的“機關類”工作讓他有些無所適從。
  此外,少數當事人對法官工作的不理解讓劉明難以接受。他告訴記者,一些當事人不認可、不尊重法官,開庭時在法庭上大喊大叫、撒潑打滾,個別律師輸了官司就造謠說法官收了對方當事人的錢,在為自己開脫的同時也抹黑了法官形象。雖然這些困難是審判工作正常遇到的,但確實讓法官們感到疲憊不堪。
  經濟壓力大和晉升空間小也增加了劉明走的信心。離開法院時,劉明年收入大概六七萬元,與那些乾律師、做公司法務的同班同學相比,差距很大。同學聚會時,他都不好意思提及自己的工資。“也許5年到10年之內,大家還能有些共同話題。10年以後,真不知道還能再聊些什麼。”
  “法官目前的職級晉升和政府機關差不多,而晉升機會和空間又比機關小。”劉明說,院里一些資深老法官,幹了二三十年仍然是普通法官,職級待遇上不去。雖然生活穩定,但與自己的理想確實相去甚遠。
  離開法院後,劉明的選擇很堅定,就是做律師。除了能夠在經濟上快速改善,更好照顧家庭外,律師行業寬闊的平臺和強大的包容性,是吸引劉明的最主要因素。“律師行業參差不齊,上通天、下接地,至少可以自己選擇成為一名怎樣的律師,甚至能夠在更高、更廣的平臺上實現法治理想。”劉明說,在律師行業,看不到天花板在哪裡,他更喜歡這種有挑戰性和未知性的狀態。
  劉明加入了一家新成立不久的律所,經過努力工作,2013年年初被吸納為合伙人。他說,律師雖然也很忙,甚至階段性勞動強度會大過法院,但是,心理上的放鬆是法院工作無法比擬的。“至少我可以選擇過自己想過的生活,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。”
  “到了這個年齡了,相信大家都會認真考慮自己未來想要的狀態,無論留下還是走,相信都是深思熟慮後作出的人生選擇。祝福那些至今堅守在法官崗位上的兄弟姐妹們,且行且珍惜!”劉明說。
  (原標題:現有法院環境難以實現理想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j93yjual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